斯坦福研究:美国 22-25岁AI高使用率职业群体就业相对下降13%

当地时间8月28日,斯坦福大学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,自2022年以来,美国22至25岁、从事人工智能(AI)高使用率职业的年轻工人,其就业水平相较此前出现13%的相对下降。这一发现为AI技术对劳动力市场的差异化影响提供了早期大规模实证证据,凸显入门级岗位在AI革命中的脆弱性。

核心发现:年轻工人成AI就业冲击“首当其冲者”

该研究由斯坦福大学三位学者完成,基于美国最大薪资管理软件公司ADP的数百万工人就业数据,系统分析了AI在不同年龄与职业群体中的应用及其对就业的影响。结果显示:

  • 22-25岁年轻工人:在AI高使用率职业(如客户服务代表、会计、软件开发者等)中,就业率自2022年以来相对下降13%
  • 对比群体:在相同行业中经验更丰富的工人(35岁以上),或从事AI低使用率职业(如护理助理、一线生产监督)的所有年龄段劳动者,就业趋势保持稳定甚至有所增长——例如,年轻护理助理的就业增速甚至快于年长同行;
  • 关键差异在于:AI高使用率职业中的入门级岗位(指无需大量工作经验、依赖基础技能的初级职位,如刚毕业大学生从事的基础工作)往往涉及大量“结构性知识”任务——即那些可通过规则、模板、流程等形式标准化执行的知识性工作(如财务报表填写、基础编程、标准化客户回复撰写),这类任务高度依赖书本知识和规范操作,极易被AI学习和替代;
    而依赖“隐性经验知识”的任务,如人际沟通中的情绪判断、复杂情境下的灵活应对、跨团队协调等,因难以被编码和复制,目前仍为人类所主导,经验丰富的员工因此更具抗风险能力。

研究排除多重干扰,确认AI为主要驱动因素

为确保结论的可靠性,研究团队严格控制了教育水平、远程办公趋势、岗位外包行为以及宏观经济波动等潜在干扰变量,最终确认:AI技术的快速普及是导致年轻工人就业下滑的核心原因

此外,研究还发现:

  • 当企业将AI用于“互补性使用”——即作为工具辅助人类提升效率(如帮助程序员自动生成部分代码、协助客服撰写回复草稿)时,并未引发明显的就业下降;
  • 只有当AI直接替代原本由初级员工承担的“结构性知识”类任务(如数据录入、标准文案撰写、流程化审批处理)时,才会显著压缩入门级岗位的需求,进而影响年轻群体的就业机会。

这一机制也解释了近年来美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个矛盾现象:尽管整体就业在疫情后持续复苏、表现强劲,但22-25岁年轻人的就业增长却长期低迷。全国数据显示,该年龄段群体的就业增速远低于整体水平,而斯坦福研究为其提供了结构性解释——他们正成为AI替代效应的首批承受者。

AI冲击尚未完全释放,未来入门级岗位压力或加剧

此前,高盛经济学家已发出预警:生成式AI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已初步显现,尤其体现在科技、金融、行政支持等行业,以及以应届毕业生为主的年轻员工群体中。然而,当前多数企业尚未将AI深度整合进日常运营流程,这意味着其对就业市场的全面冲击可能仍在酝酿之中。

斯坦福研究进一步提示,随着AI技术持续迭代与广泛应用,那些高度依赖“结构性知识”的入门级岗位——如基础软件开发、会计助理、标准化客户服务等——或将面临更大的替代压力。相反,具备丰富经验、创造力、人际交往能力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劳动者,因其掌握更多“隐性知识”,有望在AI时代保持竞争力,甚至借助AI工具实现效能跃升。

结论:AI对劳动力市场的差异化影响日益凸显

这项尚未经过同行评审的研究,首次利用大规模真实就业数据揭示了AI对劳动力市场的“结构性冲击”特征:AI并非无差别地取代所有岗位,而是优先影响缺乏实践经验、主要依赖标准化知识和流程操作的年轻劳动者

文章来源:Generative AI reshapes U.S. job market, Stanford study shows

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
发现更多精彩内容

评论